2021年7月25日,河南新乡,多支救援力量在当地受灾较为严重的小朱庄开展救援工作。资料图为救援人员在小朱庄转移民众。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一、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
7月17日–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省平均过程降雨量223毫米,有285个站超过500毫米;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新密、嵩山站均超其历史日极值1倍以上,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20日16–17时,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有记录以来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郑州、新乡、鹤壁等多地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社会关注度高。灾害造成全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紧急转移安置149万人;倒塌房屋3.9万间,严重损坏17.1万间,一般损坏61.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7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
二、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
2021年入秋后,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持续猛烈交汇、带来连续降雨,黄河流域9月份平均降水量179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造成黄河中下游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秋汛,中游干流9天时间连续发生3次编号洪水,支流洛河、汾河水位或流量超历史实测记录,黄河中下游河道高水位、大流量行洪持续同期一个月,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局地洪涝灾害严重,造成4省32市232个县(市、区)666.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41人,紧急转移安置46.7万人;倒塌房屋4.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17.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9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
三、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
7月10日–23日,山西省先后出现10日–11日、18日–23日两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间隔时间短、累计雨量大,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晋城、忻州、长治等10市47个县(市、区)61.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5人,紧急转移安置7.4万人;倒塌房屋2.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
四、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
8月8日–15日,湖北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11日–12日湖北襄阳和随州出现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大日雨量为随县柳林519毫米,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随州、襄阳、孝感、黄冈等11市(州)58个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15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紧急转移安置5.7万人;倒塌房屋1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1.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2亿元。
五、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
4月30日,江苏沿江及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风力达13–15级,最大风速达47.9米/秒(15级),多地大风观测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引发严重风雹灾害,造成南通、泰州、淮安等8市36个县(市、区)2.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8人,紧急转移安置3100余人;倒塌房屋397间,不同程度损坏1.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六、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
8月19日–25日,陕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陕南地区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强,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9市49个县(市、区)107.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1人,紧急转移安置9.9万人;倒塌房屋27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2.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1.8亿元。
七、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
11月4日–9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华北、东北等地普降暴雪或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局地雪情较重。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9省(区、市)35.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建筑物、树木倒压所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9.3千公顷,大量农业大棚、牲畜棚舍、简易工业厂房倒损,直接经济损失69.4亿元。
八、云南漾濞6.4级地震
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此后发生多次5级以上余震。地震造成大理、临沧2市(州)13个县(市)16.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2.8万人,倒塌房屋1854间,严重损坏1.9万间,一般损坏7.5万间,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九、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
2021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26日9点50分在浙江平湖市沿海以强热带风暴级(10级)再次登陆,30日晚8时停止编号。“烟花”具有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区、市)40市230个县(市、区、旗)48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3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十、青海玛多7.4级地震
5月22日2时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此后发生数次余震,最大余震5.1级。地震造成果洛、玉树2州7个县11.3万人受灾,19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0.8万人,倒塌房屋1039间,严重损坏7600余间,一般损坏5万间,部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
《了不起的决心》:打开一扇感知中国的窗****** 作者:田维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文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研究生) 十年一顾,沧桑巨变。近期CGTN推出的四集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通过新颖的主题设置、国际化的传播语态、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的巨变,并深入地分析了巨变背后的原因,引发了海内外受众的热烈反响。该片主要由Z世代年轻人组成主创团队,历时一年策划制作,行程四万公里,以英、法、阿、俄、西、德、葡、印地语等共15种语言版本,用一种新的思路和打开方式讲述着不一样的中国故事。其中既有现场真实记录,又有理性分析思考,用专业影像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十年蝶变之道,在中国踏上新征程之际,为全球受众打开了一扇感知中国的窗。 一直以来,以“真实性”为本质特征的纪录片,是国际传播中的“文化硬通货”,被认为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而有些国际传播纪录片因过于注重国家形象的自塑,而忽视了海外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兴趣取向,从而导致传播效果打了折扣。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通过“酷”“钱”“暖”“未来”四个新颖的主题设置,每一集以个人故事为主导,用时代做注脚,既能涵盖这十几个方面的突出成就,又易于海外受众理解。 纪录片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及其所塑造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落实到当代青年人的体验与感受之中。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传统文化重焕新生的瞬间,折射出过去十年里年青一代人心中逐渐树立起的文化自信。在《了不起的决心》中,纪录片并未堆砌展示中国文化的符号意义,而是立足当下,将视角聚焦于那些被历史文化感召并将其传承发扬的年轻人身上。片中的中国青年不仅理解传统文化之美,还在思考如何让它生生不息。纪录片团队和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共同策划了“古乐还原辛弃疾经典”,复原失传数百年的《破阵子》词牌曲调演奏和吟唱方式,并用MV的形式向世界展现宋词之美和辛弃疾所代表的中国家国情怀,在海外取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阔步前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如何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成为中国媒体的重要任务。《了不起的决心》没有延续传统政论片的宏大叙事和成就巡礼,而是以类似科普片的类型化包装,思辨性的话语方式,带领观众从深圳到合肥再到鄂尔多斯一路北上,由表及里地分析中国十年发展路上每个奇迹背后的治国理念。纪录片的思辨性语态,体现在向观众抛出问题,并带领观众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作者试图带领观众一同探究“中国是如何应对文化、经济、发展等发展挑战的”的问题,以24组生动具体的人物故事诠释国家战略,使原本复杂的政策性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创作者从“光”出发,揭秘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背后的极客生活,了解量子纠缠背后的女工程师们和那座迅速崛起的中部城市;从“温暖”入手,跟踪记录两个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者家庭从绝望到希望的全过程;着眼“未来”,记录沙特人感受中国物流极致体验的故事,讲述“巴西设计”的“中国制造”产生的过程。这种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观众阐述中国高速发展背后的中国智慧,给海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海外传播纪录片不仅应发挥国家会客厅维度的严肃效能,同时还应顾及观赏、审美等功能。在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应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创新方法与策略,让世界看到中国纪录片,看懂中国纪录片,更喜欢中国纪录片,用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了不起的决心》运用创意化、轻量化的视听语言,中和了纪录片原本的严肃气质,更加契合当下年轻网络受众的接受心理。在视听风格上,该片呈现出一种短视频的气质:充满节奏感与力量感的混剪,震撼的穿越航拍长镜头,活泼灵动的逐帧动画,创作者通过视听技巧的创意构思,为观众打造出一场视听盛宴。片中的人物也被这种影像风格赋予了一种潮酷气质,让受众感受到新时代中国人的蓬勃朝气。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纪实影像作为一种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以及文化传播的形式,成为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运用新鲜的视角、独特的风格、真实的笔触,用纪实影像呈现时间维度中中国动态发展的过程,审视中国人积极进取的社会实践,激发海外受众的心理共鸣,不失为一次纪录片海外传播的范例。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1日 15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